三下乡专题报道|探寻千年古镇,领略龙潭美韵
日期:2024-07-12 00:00:00  作者: 来源:  浏览量:7

2024年7月10日,3354cc金沙集团“青春聚力二十大,乡村振兴酉阳行”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抵达重庆酉阳龙潭古镇进行参观学习和社会访谈,聚焦古镇的传承和保护,感受古镇文化底蕴,挖掘古镇时代价值,助推乡村振兴,为探寻促进乡村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融合创新,贡献重人科青春力量。

国家AAAA旅游景区龙潭古镇位于重庆市酉阳县东南部,幅员面积3.2平方公里,古镇以“桥上桥,巷对巷,河上屋,树上树”、“宫骑龙头八卦井,阁跨凤尾九桥溪”著称于世,人文景观、自然风光交相辉映,民族风情浓郁,多种文化汇聚。实践团队为探访酉阳龙潭镇历史发展,走访了龙潭古镇的每个角落,倾听原住居民对过去往昔的诉说。在走访过程中,团队有幸遇到当地长住老人冉奶奶,她热情洋溢的介绍了古镇的历史发展,“龙潭古镇历史悠久,沿着梅树河岸修建,过去这个古镇有十多处码头,水运发达,商贸发展繁荣,被称为‘货龙潭’、‘小南京’,龙潭也有很多人才和革命烈士,比如赵世炎、王勃山、赵君陶、刘仁等,对中国革命事业做出卓越贡献。楼房建筑以吊脚楼、四合院、古民居为主,很多建筑都是明清时期的风格,一部分是民国时期建造的,像我背后这座老房子就是清朝时期的,他的主人考上秀才之后将房子翻修、题匾,保留到了现在。”冉奶奶表示如果想更加深入了解酉阳的建筑,可到就近一处四合院甘家大院参观,团队随着老人的指引前往。

图为采访对象冉奶奶 

据悉,镇上较典型的民居有吴家、王家、甘家、谢家院子,甘家大院是清朝时期甘家家族的主屋,其后人将院子翻新改造为了民宿,宅院外围用石砖围绕,院内多为木结构或砖木结构,窗棂门楣、梁柱构件,处处可见形象精致、美轮美奂的雕花装饰。院落天井之间,山墙重叠,青瓦屋顶或为硬山、悬山、歇山等,蔚为壮观。据甘家后人甘老先生讲述,了解到甘家大院有三百年的历史,四年前甘家后人一直在外地生活,房子长期闲置,破损严重,为了响应地方党委政府号召搞活古镇旅游、传承历史文化,决定回乡翻新房屋,改成民宿,为来龙潭旅游的游客提供服务,为家乡旅游发展贡献力量。甘老先生在与团队交流时,眉宇间都透露出对家族、家乡充满着强烈的自豪感。在龙潭镇,类似甘老先生,这样返乡创业开民宿的还有很多很多,老百姓致富了,人也留下来了,古镇变得更美了。

图为团队成员对甘家大院进行参观访问 

参观完甘家院子后,沿着古镇街道继续向状元桥出发,回乡工作的校友2019级数学专业的陈宇来到了状元桥热情接待大家!他向大家介绍了状元桥的历史,“为了方便龙潭河两岸居民的日常生活,历年来龙潭河上建立起了大大小小数座古桥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福星桥了,当地人都称呼为老大桥,原来的古桥被洪水冲垮了,在原基础上恢复修缮好之后,又在桥两端修建了景观阁楼,后更名为状元桥”。

据记载,大桥修建于嘉庆二十四年,大桥落成时,适川东分巡道陶云汀先生过境,写下《题福星桥》这首七律诗,因此取名“福星桥”,因龙潭古镇历史悠久,人文汇聚,可谓“千文聚薮,百龙归潭”,因此,将此桥改名为“状元桥”。在新桥下,清楚的看到原被洪水冲毁的老桥桥墩静静地斜躺在清澈的河水中,在看着新桥为老百姓带来的便利,无不印证到历史沧桑变革和时代进步。

图为学长向团队成员介绍状元桥 

接着,团队成员来到了龙潭希望小学。龙潭希望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且成绩卓著的学校,创办于1736年,原名龙池书院,后历经多次更名,最终于1997年由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亲笔题写校名,正式更名为龙潭希望小学。这所学校不仅因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,还因为其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做出的贡献,培养了包括无产阶级革命家赵世炎在内的众多杰出人才。赵世炎曾在这所学校就读,并留下了“勇立潮头,敢为人先”的精神,影响了无数后来的学生。

龙潭希望小学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,实施“科研兴校、科研促教”战略,学校环境优美,古树参天,绿草成茵,被誉为“学园、乐园、花园”,对龙潭教育起着极大的示范作用。

通过全天对龙潭古镇的走访和调研,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,没有传承的文化是没有未来的文化。龙潭古镇景区成功开发,证明了科学合理利用好老祖宗的物质和精神遗产,发展民俗文化旅游,不仅保护了历史建筑,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,而且给当地老百姓探寻到致富的康庄大道!作为新时代大学生,用好现代专业技术,学以致用,搞好调查研究,为了龙潭古镇乡村振兴、旅游发展、宣传推广,发挥积极支持作用!通讯员:韦佳怡

图为团队成员在龙潭希望小学的合照 



相关链接

Copyright©欢迎访问中国·金沙集团-www.3354cc.com|官网-Made in China. All rights

Baidu
sogou